去年以来,我市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六个绵阳”,使全市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推进“三个加快”营造了良好环境。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绵阳市环卫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建设局安排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四个坚持”中不断强化环卫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环卫工作质量水平,扎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
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建设一支过得硬、特别能战斗的环卫队伍
创建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环卫行业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力军,要在创建治理工作中打造人民满意的环卫,首先要有一支过得硬,特别能战斗的的市容环卫队伍。
自2007年我市环卫管理实行“一把扫帚制”,环卫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市环卫处职工人数已达2790余人,这支队伍在抗击非典战役,在抗震救灾中,在各项创建工作中,证明了是一支过得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在创建治理工作中,市环卫处更加重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从思想发动入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召开各级动员大会,使职工充分认识创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二是开展志愿突击活动,锻炼队伍。配合全市治理工作,组织干部职工义务劳动清理沟边、坡坎,城区“三不管”地带积存的淤泥、垃圾、消除卫生死角。组织120余名环卫志愿者队伍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便民咨询活动,开展制止“三乱”、“文明交通”、文明劝导活动。开展街面卫生整治自愿服务行动,上街清除城区街道路面黏附的口香糖、污渍,清理墙面、电杆和地面上残留的“牛皮癣”等污渍,不仅锻炼了队伍,对市民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7月23日,绵阳城区遭遇了近十年罕见的强降雨,城区几十处路段积水,灾情就是命令,市环卫处组织职工冒雨突击,疏通道路,清理淤泥,大雨一停不到2个小时,街道恢复了往日的洁净。三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带领全体职工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在本职工作中不断为城市文明做贡献、立新功。清扫一所所长史红从事清扫一线工作十几年来,爱岗敬业。她负责主城区清扫管理工作,作业面达120万平方米,但无论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她都身先士卒同工人同甘共苦,不怕苦累,不怕脏臭,无私奉献,始终战斗在一线,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清扫工龙凤明在清扫保洁岗位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每天早出晚归,清扫工作的艰辛和酸甜苦辣她从无怨言,为完成任务,儿子生病她不在身边,父母亲住院她没法照顾,她坚守一线任劳任怨。
他们都是环卫队伍的骄傲,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广大环卫职工在创建治理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冬战寒风、夏战酷暑,默默奉献。2010年初,省、市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表彰,市环卫处龙凤明等三位同志被评为“2009年度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优秀环卫工人”。史红等十位同志被评为“2009年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秀环卫工人”。
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洁净的人居环境
市容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最直接表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因此我们坚持评价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在创建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环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市环卫处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断提升环卫工作质量,全面推进城市清洁工程,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环卫。
强化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加强清扫保洁力度,重点增加对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清扫保洁。调整作业时间,延长夜班工作时间,现城区95%街道全部实行双班作业,主要街道18小时全天候保洁。针对城区灾后重建工程多,灰尘重等情况,调整作业方式,清扫保洁与冲街洒水相结合,增加洒水车作业频次,扩大冲街洒水范围,抑制扬尘。增加扫地车、多功能清洗车的清扫范围,提高机械化清扫率,现我市环卫机扫率达50%,有效地提高了清扫保洁工作质量。
加强垃圾收集清运力度。我市城区 有近3000个垃圾清运点,环卫处加大城区生活垃圾的清运力度,做好日产日清。一是针对市民反映个别地方垃圾收运不及时现象,加强垃圾清运,增加收运次数,由原来定时收集调整为随时收集,针对夜间临街门面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采用电瓶清运车晚间7点至11点巡回清理收集。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限制,城区一些垃圾收集点布局不合理,不规范,有的建在居民区附近群众意见大。市环卫处组织人员对城区所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设施进行调查后,从新规划,并对城区1800个垃圾收集转运点进行提升改造,建立密闭的垃圾收运设施。购置果屑箱3500个、垃圾桶300个,对受损果屑箱、垃圾桶进行更换,并在繁华路段增设果屑箱方便市民投放。开展垃圾清运车车容车貌,滴漏污水治理,对垃圾压缩车防漏设施进行改造,减少二次污染。三是积极配合涪城区、游仙区及其它园区规范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垃圾收集设施建设,与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各相关单位、村社管理签订生活垃圾有偿清运协议,逐步健全完善城镇周边区域垃圾清运处理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公厕是公共环境中的重要设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自去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环卫处加强对城市公厕的提升改造。为确保此项民生工程取得实效,市环卫处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节约经费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科学合理进行选址、设计、制定详细方案。2009年完成改造提升公厕30座;新建公厕7座。2010年实施对50座社会公厕的改造。新建改建后的公厕全部达到一类以上标准,不仅外观优美,而且完善公厕的功能,增设残疾人通道无障碍设施,提供休息和服务设施,更新公厕指示标志,体现人文关怀、方便市民。加强公厕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公厕卫生基本达到“六无六净”要求。
做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绵阳城区日产生活垃圾650余吨,由市环卫处统一收运,集中处理进行卫生填埋。严格按国家有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序、标准进行处理,并做好环境监测,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推进我市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市环卫处和英国辛迪克公司合作,开展垃圾填埋气体发电CDM项目,在全省属首个。2010年3月该项目一期二台机组已正式上网发电,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5.3万吨,年发电量约550余万度。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我省垃圾无害化治理,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将起到较强的示范作用。
加强环卫监察执法。结合创建治理工作,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的专项治理,一是对临街商户、住户夜间乱倾乱倒垃圾进行整治,组织人员不定期对城区14个定时垃圾收集点进行昼夜整治和守点。二是加大城区工地拖带污染和建筑垃圾、材料运输污染整治。广泛开展《绵阳城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宣传活动,深入一线了解城区的建筑垃圾分布情况,对城区在建工地进行登记造册,掌握在建工地的第一手资料,并与产生建筑垃圾单位加强联系。环卫监察各执法中队实行片区责任制,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除了日常巡查,还对施工单位提前介入实施管理,通过开展咨询和靠前执法,对出现的违反城市环境卫生及污染街面等问题及时现场监督、解决,做到宣传、管理、协调、服务四到位。同时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协作与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实现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纵横联动。
坚持强化管理,建设长效机制,以不断适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科技城的管理要求
为使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绵阳科技城建设与发展相适应,我处坚持以“清洁城市、服务经济、造福人民”为宗旨,以建设“清洁绵阳”打造绵阳环卫品牌为目标来思考问题,谋划全局,不断的强化环卫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全员参与,全部覆盖,全程监管的环卫质量长效管理体系。
2006年,环卫处率先在全省环卫行业引入ISO900-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质量手册标准对环卫工作所涉及的城市环境卫生服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公厕服务以及市容环境卫生监察)等制定明确的工作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工作控制程序,提高推进了环卫精细化作业、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经过近几年管理体系运行,促进了环卫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在创建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在高起点、高标准上下功夫,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四化标准”不断完善该体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做到“五落实”(组织落实、标准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管理落实)。“三及时”(及时指导业务工作,及时协调各种关系,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坚持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绵阳市环卫处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及检查考核办法》、制定了《绵阳市环卫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绵阳市环卫处创建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方案》、《绵阳市环卫处创建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奖惩办法》。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所(科)、业务管理科、督查组,处四级质量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及责任,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建立双项考核制度,每周不定期对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三是强化目标管理。严格问责,将考核检查结果进行周通报、月考评,表彰先进,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于工作落实不力,督办整改不到位,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四是12319环卫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市民投诉,利用群众监督,及时发现处理问题。五是运用法规、规章,为环卫工作提供保障。09年我处通过公开招标,由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编制的《绵阳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已经市政府通过实施。我处起草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绵阳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并修订《绵阳市生活垃圾袋装管理规定》也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为环卫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坚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夯实“清洁绵阳”硬件基础,提升城市形象
环卫公共设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加快建设和完善环卫公共设施是关注和解决民生需要的大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仅影响环卫工作质量,还影响城市形象。近两年我们利用灾后重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契机,抢时间,抢速度,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科学重建。09年以来,共完成投资5500余万元。完成了对公厕、垃圾收运设施的提升改造;垃圾场大坝、道路、渗滤液收集池的加固维修,新建一座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完善城市粪便处理中心配套设施;购置垃圾清运车、扫地车、洒水车等环卫专用车辆及果屑箱、垃圾桶等环卫基础设施。在项目实施工作中,我处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实行阳光操作,严把工程质量。这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我市各类环卫设施配置,提升了环卫设施档次水平,服务功能,不仅促进环卫工作质量提升,方便了市民,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为推进我市建设“清洁绵阳”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