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一个乡村法官的内心独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9-26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只是浩瀚沙漠里的一粒尘埃,转瞬便消失在眼前;在茫茫人海中,我又似无尽汪洋里的一滴水,有谁能分出彼此;战斗在法院战线最前沿----基层人民法院派出人民法庭,风风雨雨的二十年里,没有硝烟,没有号角,均不了贫富,更管不了生死,只有看不完的鸡毛蒜皮、听不尽的人间冷暖,只有审不完的悲欢离合、化解不了的情仇恩怨,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普通平凡,没有波澜,没有光环。我只做了一个普通法官应该做的事,我只想做得更好。
       想想刚刚毕业分配到法院的时候,才第一次面对法院,第一次正视法律,才会在记录中将“宣告缓刑二年”记录为“缓期二年执行”,在同事们的诧异声中,第一次正视了自己对法律的无知。幸喜领导、同事们的不离不弃。自此,在领导、同事们的鼓励、关心和帮助下,才得窥门径,一路走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官。1994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4年12月法律专科自学毕业,2005年6月法律专业本科自学毕业,2009年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
       我不是天才,这在我上完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非常肯定,因为之前根本没有去想过这样的问题。初中是学过地理课的,我每次考试都还及了格,但在我毕业之后才发现我连经纬度都不知道,只是把升学必考的几样课程做得比较熟练,才浑浑噩噩的跃出了“农门”。经过四年的努力,中专也毕业了,并且根据当时的归类标准,还被划在了干部的行列,才有机会走进了法院的大门。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只见过山村那簸箕大的一片天。面临着工作、学习和生活,认识的人都认为我还算一个考试很在行的人,但其中的努力和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因此,也更加理解生活的不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事人诉讼的无奈。在我们眼中的鸡毛蒜皮,要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斟酌,才诉诸法律,把也许是一生的评判,交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裁判者手中,那需要多大的勇气,那需要多深的信赖,那凝聚了多么大的期望啊!每当所承办的一案件上诉了,我就不由地感到愧疚,又让当事人走了远路,更别说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了。为办好一个案件,采取了“车载法庭”,采取了“背篼法庭”,不辞辛劳,进行了巡回审理,那只是给当事人的诉讼提供了方便,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将法理学会了,将法律用活了,融会贯通,才可以说能用法律武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才能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人民的心中。
       我知道只要走上了法官这条道路,就注定了一身的清贫。因为他的规矩更多,要求更严。除了工资报酬之外,几乎再没有其他合法的收入。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别人买车、换房,真有点愧对父母妻儿,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只能更多的关心他们,多做一些家务,给子女做一个勤奋好学、遵纪守法的榜样。
       我,只是社会主义法治长堤中的一粒细小的沙子,不可能使它加宽增高,只能不断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不论案件多少,不论案件难易,不推不拖,兢兢业业,我只想做得更好,我会做得更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