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涪城区“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纪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4-18  发稿编辑:刘庆

    近年来,随着资源大开发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涪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异常活跃,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因对村一级的管理不很到位,监督弱化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农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如何加强对村一级的管理和监督已经成为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2009年元月,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发出“在全区推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通知”后,涪城区纪委高度重视,抓早动快,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农村开展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由各部门纪委、乡镇纪委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在三里社区召开了全区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现场会,并采取部门纪委委员、乡镇纪委书记等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联系包抓12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区107个村的“抓一带十”工作机制。全区各村(社区)由群众选出党员、群众代表,普遍建立监督委员会,参与村(社区)事务协商决策、民主管理和工程项目监管,初步形成“支部委员会决策+村(社区)委员会实施+村(社区)监委会监督”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推开试点工作。这项制度一经推广就如同深深扎根在黄土高原上的沙蒿一样,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如今,走进涪城农村,到处可以感受到以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滚滚热潮。


    村民监督委员会监出了民主决策,公开办事


    以前,涪城区很多村虽然也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但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民代表大会赋予了它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权,对村级事务、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的监审权,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建议权,对村务、财务执行情况的质询权,对干部不廉、不公、不民主行为的反映权,对干部违规、违纪、违法决策的否决权,对不称职干部提出罢免的建议权,对被误解的干部的保护权等八项权力。有了这一机构,村民反映问题,表达意见就有了专门的地方,没了从前的顾虑。目前,全区设立了政务公开工作监督举报电话52部,举报箱59个。4人受到责任追究。在“四项清理”专项工作中,全区共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441.07万元,全区12个单位受到通报批评,12名单位责任人做出了书面检讨。


    村民监督委员会监出了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村民监督委员会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因为首先,村民监督委员会是由村民自己选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村里威信高,说话有分量的人,群众对他们的品行和能力都是认可的,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其次,监委会每年都要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对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干的不好,群众不满意就会被撤换,监委会成员身上有压力。第三,监委会不参与具体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不存在利益瓜葛,能做到公道正派,他们说的话群众信得过,具备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先决条件,能够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村民监督委员会监出了凝心聚力,和谐共事


    村民监督委员会就像搭建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桥”,通过这个桥梁,村民有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有气不顺,想不通的地方都通过监委会说了出来,而且能得到解释或解决,隔阂消除了,心里舒坦了,觉得干部亲近了;干部通过监委会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听到了群众的心声,觉得群众的话是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心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真正起到了化解矛盾,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作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区的农村信访量明显下降。


    实践证明,涪城区实行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以来,效果非常明显。一是村(社区)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村(社区)干部都能管住自己,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未发现1人违纪问题;二是村(社区)廉政监督工作明显加强。创设村(社区)监督委员会的107个行政村、47个社区共参与村级(社区)民主决策2813项,参与工程招投标2115项,参与村务(居务)公开、账务审核1186次,节约集体资金1497万余元;三是农村(社区)信访问题明显下降。自成立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以来,全区1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47个社区的来信来访下降了三到四成,“民告官”现象几乎消失,农村、社区各类矛盾和问题明显减少。据统计,今年1-4月,村(社区)监督委员会纠正党员干部违纪行为11起,协助转化老上访户7户;四是群众创业热情明显高涨。村(社区)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使村(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得到了充分保证,有力激发了干部群众同创业、共致富、谋发展、建和谐的热情。


    省纪委常委、副书记黄河在涪城视察调研时,高兴地说:“涪城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村民监督委员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成了老百姓的“意见箱”,涪城的经验很值得重视和推广。”


    现在在涪城,这样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已经建起了107个,都达到了六有标准,即,管理有组织,工作有制度,运转有程序,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监审有章子。它们散落在涪城广袤的原野上,遍布涪城的沟沟峁峁,梁梁岔岔,他们正在为涪城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