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重建家园迁新居 高川安置点涌暖流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2-23  发稿编辑:刘庆

    2月7日,不久才搬进安县高川乡泉水村安置点永久性新房的黄顺琼,领到了由乡上分发送的米、油、棉被毯子等。和黄顺琼一样,高川乡的绝大多数受灾群众,都在前不久搬进了永久性的新房里,最近几天陆续领到了春节过冬物资。


    黄顺琼向记者介绍,“5·12”大地震使他的女婿失踪,家中住房倒塌。“修这套房花了10多万元,多数是贷款。现在国家政策好得很,四面八方都有帮助来,既有香港红十字会、中央组织部特殊党费的现金捐助,还有辽宁援建的帮助。当然更少不了我娘家兄弟的帮忙,才让我这样的孤儿寡母也能修好房、住新房。”据悉,黄顺琼的丈夫去世多年。地震又让唯一的女儿成了新寡,拖着一个8岁的孩儿艰难生活。各方面的帮助不仅让黄顺琼母女修起了宽敞的新房,半个月前,地震丧夫的女儿招来高川村的小李作了上门女婿,两人领取了大红的结婚证。置身黄顺琼的新居里,家俱家电都不少,床上铺被暖和,处处都昭示着这家人的兴旺重生。黄顺琼说:“今年春节,我们过得比去年开心多了。”
傍晚时分,走进泉水村安置点马传术的新居前,他正在房前屋檐下挂红灯笼,他的妻子抱着2岁的孙子,在旁边瞧着,笑意写在脸上。映入眼帘的大门春联写着:重建家园政府补助,乔迁新居感觉幸福。横批:不忘恩情。马传术的母亲、女儿正在准备做晚饭,厨房里挂着腊肉、香肠,柴火锅里炖着鸡汤。


    马传术家四代同堂,“5.12”大地震毁掉了他位于泉水村6组的家园,10余亩快要成林的林木也遭摧残。好在他的母亲妻子、大女儿一家和小女儿幸免于难。地震后,他们全家人先是在安县沸水镇的帐篷里栖身,后来又搬进河清镇上的板房住了一年多,前段时间。新房落成,他们才举家搬回。同时搬进新家的还有29寸的彩电、沙发家俱等。马传术说,他家新房有90多平方米,花了10多万元,多数是靠国家补助和贷款才修起房。他说:“你看我这房修得这么结实漂亮,有了固定的家,今年这个春节必定会过得很高兴。春节过后,我和女婿、女儿都要外出打工找钱,早点还清贷款。”


    天色已暗,安置点旁的高青公路上传来一阵阵车辆轰鸣声、大人说笑声。原来是一辆电动四轮车上拉着好几个群众。他们笑着告诉记者,他们每家每户刚才去领到了乡上发放的米面油棉被等春节慰问物资。


    泉水村村支书马传光说:“我村的147户村民,与黄顺琼一样的,因灾失地,政府统一安排大家来到原608驻地,建好了泉水村农户集中安置点。从去年入冬以来,群众都陆续搬进了新居。春节期间,村里请歌舞队到安置点来表演,表达村民对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感恩之情。”


    据了解,安县高川乡是“5.12”特大地震受灾极重乡镇之一,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目前该乡老百姓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农房重建已竣工1641户占99.5%。全乡共建集中安置点7处,共安置灾民276户992人 。(杨永武  田明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