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高新区工商局执法为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1-17  发稿编辑:刘庆

    绵阳高新区工商局始终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发展”中心任务,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把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提高服务质量、转变监管理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着力打造执法型工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支持新办科技型企业23户,注册资金2900万元,协助企业冠省名、市名办理转报手续226户。新登记各类企业210 户,注册资金 3.02亿元。依法办理变更317户,变更增资扩股27户,增资1.05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16户。目前全区注册企业累计达1726户,注册资金达167亿元。高新工商局的经验可见一斑。


    转变监管理念、树立执法为民意识


    高新区工商局切实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职能转变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工商监管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及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四个转变”的市场监管理念,围绕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的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从过去忙于收费转移到注重监管,强化执法办案,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上来。工作重点和观念转变后,局班子乘势而上,强化培训,落实责任。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创新。认真抓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了“统一立案、规范调查取证、严格案件联审、局所联动、部门配合”的办案制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了食品、药品、粮食、农资、汽车等专项整治和以红盾执法为主线的活动。2009年依法立案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9 件,结案100%。其中查处无照经营案36件,虚假宣传案1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注水猪肉、不合格产品案9件,冒用公司名称案件6件,超范围经营品牌小汽车案6件,企业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案5件,企业逾期年检案55件,销售侵权商品案9件,其它3件。这不仅震慑了不法分子制假售假行为,而且为社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老百姓创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加强监管执法,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高新区商贸、餐饮、汽车、商品房、美容美发行业繁荣,食品、药品、农资、种子市场也非常活跃。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新区工商局确立处罚惩治和教育引导、打假除劣和扶优扶强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并重,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在监管执法中一改过去重处罚、轻管理和管理工作畏难情绪的问题,推行“先行教育规范,再行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者,按规定施惩处”的“三步曲”执法办案方法,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


    首先,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商、社区、学校、城乡结合部等食品交易场所、药品市场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大力开展了粮食、农资、建材、汽车等专项治理和服务领域“维权反欺诈”活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26次,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5件、案值6.5万元,处罚款4.37万元,销毁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1140公斤;与市局配合,对散装白酒、菜籽油、火腿肠、桶装水等开展了3次15个批次抽检,对其中抽检不合格的6个批次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罚款1.6万元;组织食品快速抽检170个批次,柚检合格率达95%,在抽检不合格的9个批次中,对其中5个批次采取了责令停止销售、对其中4个批次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罚款1.3万元。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维护了食品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市民“食无忧”。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展开8次联合执法驱散传销人员百人;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先后深入到光友、铁骑力士、绿源、泉丰等企业宣传《商标法》,支持三阳塑胶公司顺利通过省著名商标评审,依法保护长虹、九洲驰名品牌经营。全年指导办理商标注册3件、办理商标续展1件、办理商标转让3件。加强广告监管工作。全年审批户外广告130件,开展户外广告清理,检查户外广告140余幅,规范户外广告36户。认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6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3户、市级7户、区级15户。帮助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企业475户。


    其次,坚持治标与治本并举,健全完善了市场监管体系。将市场登记纳入企业登记管理范畴,明确市场开办者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在工商所、市场显著位置安装了执法举报箱,了解工商部门和执法人员履职情况;健全完善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案件查处网络,在辖区21个社区建立了12315“打假维权举报站”。去年该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217件,接受消费者咨询1675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抗震救灾期间,第一时间恢复12315消保维权热线,共受理消费者咨询105人次,受理申、投诉32 件,受理消费者举报 5件。


    第三,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监管。改变了传统的以罚代管的监管方式,采取送证上门服务,依法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展开拉网式巡查逐户清理。落实了重要商品监管制度。加强了流通领域重要商品的“六查六看”和食品安全“四制两查”工作,坚持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督促经营户履行商品质量承诺。抓好灾后市场监管。震后,该局迅速采取市场应急干预措施,对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实施有效监督,如食品、饮用水、帐篷、雨篷布、钢材、水泥等急需、紧俏商品的质量、价格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帮助有条件的经营户冒着余震开门经营,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尽力满足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加大对趁机损害百姓利益、制假售假、哄抬涨价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高新经济持续发展


    强化监管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工商根本目的。对此,高新区工商局正确认识和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管之中,通过依法监管体现服务,为高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服务环境。


    实行政务公开,搞好窗口服务。把“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文明、高效”作为服务标准,将工商所的个体办照、企业登记初审、年检验照、投诉受理、规费收取、业务咨询等工作全部纳入工商服务窗口办理,解决了过去群众到工商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工商工作也接受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换位思考,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快速通道。从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到收费等环节为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过去经营者在工商部门办事上下跑、左右转和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等影响工商形象的问题。


    降低门槛,创造宽松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办事制度和六项服务措施:即引导服务、即时服务、延时服务、陪同服务、连续服务、上门(预约)服务,化解了登记机关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加强干部管理教育,提升服务质量。要求干部切实转变行业作风,严格执行省工商局的“六条禁令”,杜绝了工作人员吃、拿、卡、报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