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北川水务农机局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1-18  发稿编辑:刘庆

    5.12特大地震后,北川县城乡供水工程全部损坏,绝大部分饮用水源遭到严重破坏,14万多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饮用水陷入极度困难状态;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形成大大小小16座堰塞湖,6月14日暴雨之后,特别是“9.24”洪灾后,山体再次下滑,堵塞河道,形成淤积。这些都对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县水务农机局抢险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灾情发生后,县水务农机局高度重视,克服种种困难,迅速成立了灾后应急供水工作小组和河道堰塞湖清理工作小组,分赴全县开展供水管网的安装、恢复和堰塞湖排险、河道清障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各种排险应急工作,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为全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水利受灾损毁惨重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在县境内多处山崖出现滑坡,其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了16处堰塞湖。有极高危级1处(唐家山),中危级7处,低危级8处。全县共损毁堤防63.32km,县域内及安昌镇的原有防洪堤均出现了地基陷落、跨塌、断裂等不同程度的损毁,已根本不能满足防洪的要求。全县所有供水设施损失贻尽,全县14万人口安全饮水极为困难。全县小型蓄水工程受损8333处,容积167万m3;山坪塘受损192处,容积211万m3;损坏渠道长4375km,影响灌溉面积16.04万亩。地震使全县耕地、林地、荒地等遭受重创,滑坡、崩塌随处可见,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隐患,人均拥有耕地、林地将大大降低。北川县水土流失面积增加265km2,损坏水土保持面积3939.5km2。水务农机局机关办公和宿舍楼全部毁损,人员伤亡惨重(职工死亡25人,15人不同程度受伤)。

抗震救灾迅速行动

    地震发生后,尽快解决灾民的饮水困难成为抢险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水务农机局于5月18日迅速选择了两家质量保证、价格公平的管材供应商和组织了县内两家具有水电安装经验、愿意克服恶劣施工条件的安装队伍分赴各个安置点进行供水安装。县局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随时可能遭遇的生命危险,到处寻找水源、搬运管材、指导安装和监督工程质量。截止去年11月20日,共建成灾民安置点应急供水工程103处,并投入运行,基本解决了17个乡镇9.7万人吃水困难的问题,其中,抢修水源172处,铺设管道589公里,建立公共取水点181个,安装水箱64个、净化设备54台套。同时,现有6处应急供水工程正在建设中,将解决0.2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对于场镇周边没有水源、交通条件较好的村社,安排送水车运送干净的饮用水到农户家中。到目前为止,共运送2100车次、5700吨饮用水,保证了1.3万人吃水难的问题。在做好供水保障的同时,我们加强了水质监测,震后以来,全县末发生重大饮水不安全事件。

    作为唐家山堰塞湖下游县境内群众疏散撤离工作办公室,水务农机局紧急制定疏散撤离和预警预案、现场划定水位、同各乡镇一起设立观察哨点、疏散撤离群众,确保了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北川县境内14000余人无一人伤亡目标的实现。处于湔江河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楼房坪、曲山、邓家、岩羊滩、都贯河支沟张家沟等堰塞湖因泄洪溃坝溢流或自然溢流排险。都贯河流域的唐家湾、孙家院子、罐子铺3 处中型堰塞湖经由武警水电部队完成了溢流槽等紧急排险。湔江沙坝、苏保河观音岩、都贯河小茅坡、都贯河支沟虎跳崖、青林等堰塞湖经紧急排险溢流。截止7月底,县境内包括唐家山在内的16处堰塞湖成功实现了全部应急排险。堰塞湖排险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0余万立方米。完成工程投资434.7万元。在堰塞湖实地调查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冒着滑坡和塌方及余震不断的危险,徒步往返达8、9个小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成功排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震后我县河道淤塞相当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度威胁。工程队伍昼夜施工,确保了应急疏浚工程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共完成擂鼓镇苏保河东辰磁材厂处及干河坝灾民安置区、擂鼓镇苏保河田村、五星沟口、五星沟茶坊村一二组、五星沟口茶坊桥上下、大田村、麻柳湾大桥上下河道、特种水泥厂上下游河道、猫儿石村河道、陈家坝乡红岩村、金鼓村、龙湾村及场镇、桂溪乡永利村、禹里乡禹穴沟鸣牛村河道、青片乡青片河正河村河道、永安镇3号灾民安置点外河道清障,累计完成河道应急清障25.3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99.73万元。完成白什乡场镇堤防震损修复工程1处,完成其它防洪应急工程及设备设施投入5.95万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