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记全国红盾护农先进集体梓潼县工商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2-28  发稿编辑:刘庆

    连续三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和四川省工商局评为红盾护农先进集体的绵阳市梓潼县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切实维护了“三农”利益,为梓潼的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红盾护农”行动中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清理经营资格  规范农资市场主体

    梓潼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利益的趋动下,该县一些达不到相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有的以“双代店”名义挂靠供销社从事农资经营,有的以农业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咨询的形式从事农资经营,有的经营户超范围甚至无证照经营农资,特别是还有一部分个体户从事农药经营。由于经营主体资格不符,扰乱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也为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留下了一定空间。

    为理顺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梓潼县工商局在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中,组织各工商所深入到乡镇、村社对农资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清理,在全面掌握农资经营市场情况后,以整顿农资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制定了整顿方案报请县人民政府同意,以政府办文件发布了《关于开展以农药为主的农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实施意见》,工商部门专门制作了整治农资市场的专题节目,在县电视台反复播放宣传。并将全县近600户农资经营户划分为7个片区,分别召开了整治动员会。局长李发清亲自挂帅,在各片区举行了包括《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公司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专题讲座,从规范农资市场主体入手,去年利用4至6月份3个月时间,着力解决好了存在弊端的原供销社经营农资的问题,解决了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双代店”遗留问题。同时会同县农业局理顺了植保技物配套服务部的网点,规范了各乡镇的“农业服务站”和4户私营农资经营有限公司,规范了经营主体资格,为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推行连锁经营模式   规范农资经营网点

    经营主体混乱是扰乱农资市场的根源,同时经营网点不合理布局又进一步助长了市场的无序竞争。梓潼县有的乡镇多达二、三十个农资经营网点,而有的乡镇仅五、六个,还有的设在村社,既不利于管理,也为假冒伪劣农资的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为合理布局农资经营网点,梓潼县工商局主动与县农业局研究,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以清理农资经营主体为突破口,规范农资经营网点。暂停新办农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已办理证、照的农药经营企业及网点严格按照《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逐户审核、清理,符合条件的予以保留,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认真清理整顿“假挂靠”、“假集体”,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并对镇乡农资经营企业及网点数量予以严格控制,对全县各农药经营门市部及农药库房进行合理布点,要求其不得与副食店、餐馆、茶馆相邻,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去年,梓潼县工商局将原有428个农资经营网点减至310个,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确保了“三农”利益不受损失。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