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涪城区心理健康育心工程活动家校共育巡回大讲堂走进青义小学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9-09  发稿编辑:韩春梅

 

9月9日上午,青义小学明义厅里座无虚席,小学 1-3 年级的部分家长们受邀,在这里聆听了来自绵阳师范学院的心理专家黄韧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这次讲座围绕 “低声教育助力孩子成长” 的主题展开,是一场实用又有趣的讲座,现场满是干货,不少家长听完都直呼 “茅塞顿开”。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这场精彩分享,把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回家。

一、心理理论:为什么 “低声” 比 “大声” 更有力量?

专家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家长们都很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越吼孩子,孩子反而越不听话?” 其实,这背后藏着儿童心理学的小秘密。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还在发育中,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当家长大声斥责时,孩子的大脑会瞬间进入 “应激状态”,注意力全集中在 “害怕” 上,根本听不进家长的道理,甚至还会模仿家长的暴躁情绪,变得叛逆或胆小。

而 “低声教育” 则完全不同。专家提到,温和的语气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此时,孩子的大脑才能冷静下来,专注于理解家长的想法,进而学会理性沟通。就像给小树苗浇水,轻柔的水流才能渗透到根部,猛烈的暴雨只会冲伤根系,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这些场景,“低声教育” 这样用效果显著

案例 1:孩子写作业磨蹭,忍不住想发火?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都像 “打仗”,看到孩子玩橡皮、抠手指,嗓门不自觉就提高了,可孩子反而更紧张,写得更慢。

专家建议:这时不妨先深呼吸,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用温和的声音说:“妈妈看到你刚才一直在玩橡皮,是不是遇到难题了呀?咱们一起看看,解决完就能早点玩你喜欢的玩具啦~”

比起 “你怎么又磨蹭!再这样我就把你玩具扔了”,温和的询问能让孩子放下戒备,主动说出问题,反而更能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案例 2: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处理才好?

 

带孩子去超市,孩子非要买玩具,不给买就躺在地上哭,周围人都看着,特别尴尬,忍不住就想吼孩子。

 

专家支招:首先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可以先把孩子抱到安静的角落,等他哭一会儿情绪平复后,再低声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但是咱们之前约定好,只有表现好的时候才能买玩具呀。这次你哭闹着要,是不是忘记约定了呀?咱们下次遵守约定,妈妈就带你过来买,好不好?”

 

孩子在哭闹时,其实更需要被理解,低声的沟通能让他感受到家长的耐心,而不是被 “批评” 的羞耻,慢慢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现场讨论:家长们的 “小妙招”,一起学习!

在讲座中,一些家长还热心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不少 “小妙招” 都特别实用,值得大家借鉴~

 

一位妈妈说:“以前我总爱大声说‘你快点!’,后来我让他自己承担磨蹭的后果,并且坚持说到做到,孩子变的自律起来,逐渐改掉了做事拖沓的坏毛病。”

 

还有位爸爸分享:“我家孩子之前犯错不敢说,怕我骂他。现在我每次都先低声说‘没关系,你告诉爸爸怎么回事,咱们一起解决’,孩子慢慢愿意跟我沟通了,甚至会主动承认自己的小错误,感觉亲子关系更近了。”

 

现场的讨论特别热烈,家长们都在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大家都意识到,“低声教育” 不是 “不教育”,而是用更温柔、更有效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里,帮他们慢慢成长。

 

教育 1-3 年级的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需要耐心,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低声教育” 看似简单,却能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里,学会沟通、学会成长。

 

希望通过这次专家讲座,能帮家长们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更好方式。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 “低声教育” 小故事,咱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加油!

 

(蔡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