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北川老地震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11  发稿编辑:景秀丽

       6月30日,记者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看到经过三年多的保护,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不仅成为留存“5·12”特大灾难的记忆,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载体,也展现了人类爱的力量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再认识的平台。 日前,包括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在内的北川地震纪念馆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虽然“5.12”特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多,但经过精心保护,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里一栋栋倾覆、垮塌的楼房,仍然让人强烈的感受到这场地震灾难的惨烈;摆放在废墟周围的一束束黄色、白色的鲜花,仍然表达着对遇难同胞无尽的哀思;县政府前广场遗址、北川大酒店遗址等震后幸存人员临时避难场所,仍然无声诠释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景家山崩塌体、王家岩垮塌体等地震及次生灾害遗迹,仍然静静地引导人们要去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威力。
       据介绍,在“5.12”特大地震后,北川老县城作为全世界原址原貌保存的最大灾难性地震遗址,被四川省确定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宣部确定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6月,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一成立,就委托上海同济大学于当年12月编制完成《北川地震纪念馆与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地规划》和《北川地震遗址保护规划》,四川省文化厅、地震局、文物管理局审查后予以批复。
       2010年年初,指挥部按照“原真性、可逆性、分级分类、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加快推进保护工程实施、参观纪念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到目前,先后完成了北川老县城周边的魏家沟、席家沟、米石沟、花石板沟内修建了以魏家沟一号坝为代表的26座拦砂坝,安装了13912平方米的防护网。修建了老县城导流堤、防洪堤、截流沟等保护工程,在汛期有效阻挡了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地震遗址的冲击。
       2010年3月至5月上旬,根据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指挥部清理了老县城地震废墟,拓通了参观纪念道路近5公里,修复了绿化带,设置了参观线路牌,建设了擂鼓接待中心,购置了专用参观纪念大巴,2010年5月15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面向社会公众适度开放。
       2010年6月以来,指挥部按照中宣部确定的标准,培训了讲解员,制作安装了标示标牌,增设了安保人员,聘用清洁工维护日常卫生,进一步规范了老县城参观环境。
       在“5.12”三周年前夕,指挥部先后完成中央祭奠园、三道拐鸟瞰平台、河堤道路以及下卡点接待中心等参观纪念配套工程,新设置了老县城震损交通车辆展示区和魏家沟一号坝停车场,更新了遇难者公墓祭奠标语,营造出安全有序的参观纪念环境,提升了地震遗址形象。
       为防止地震遗址遭到破坏,指挥部还在北川老县城四周安装了5400米安全围栏,在纪念通道两边安装了5230米安全护栏,布设了监控系统,完成了核心区内14处15幢震损建筑的应急支撑加固,与武警北川县中队共同守护着北川老县城,实现了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灾难性地震遗址的目标,承载了纪念、展示、宣传、教育、科研等功能。
       目前,虽然指挥部实行了“限时限量,预约接待”办法,平均每天仍然有1600多人前来参观纪念,但是,相关的管理维护、保卫安全等费用却没有落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四川、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北川湔江唐家山堰塞湖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河段河道和两岸山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建议》,恳请及时落实项目和资金,保护北川老县城遗址。相关专家、学者建议必须尽快探索建立根本有效的长远机制,早日将北川地震遗址区和北川地震纪念馆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据了解,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工作,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牵头评选认定,旨在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文化健康发展。此次共有127处景区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其中四川4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