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凤凰涅槃 九曲花荄悄然绽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5-15  发稿编辑:景秀丽

       又是樱花落尽的时节,天气醉人的温暖,温润的春风拨响了万物的琴弦。放眼望去,一幢幢极具川西特色的民居拔地而起,灰瓦白墙,一派素雅;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伸向远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张张荡漾笑意的脸庞甚为醒目,如花笑靥,令人欣慰。这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画卷正书写着今日花荄人的新生活。
       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给花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灾难,该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狠抓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建,通过近三年的扎实工作,不仅住房重建全面完成,而且群众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灾前水平;不仅基础设施重建加快推进,而且灾后产业快速恢复发展,现在九曲花荄正悄然绽放。
 

       住房:在废墟中拔地而起
       “5·12”大地震造成花荄镇98%以上的住房不同程度受损。面对重建任务重、时间紧,质量要求高,该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迅速确定了“两点一线、三个结合”的思路。采取“领导包片,镇干部驻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受灾群众、政府和援建单位三方面的建房积极性,掀起了重建永久性住房的高潮,经过两年的努力,全镇21980户受灾群众在2010年春节前都搬进了新家。前进十三组、柏杨五组等集中安置小区成为全县农房重建的示范点,小区突出川西民居特色,一家一户别墅似的住房连接在一起,里面宽敞舒适,沼气、太阳能等家用设施齐备,排洪、排污直接接入了城市管网。在这里,看不出乡村和城市的差别,也许唯一的差别便是这里少了城市的喧哗。
 

       设施:在满目疮痍中改善
       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该镇本着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的原则,注重恢复和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旧城改造,老城区所有街道全面实现路面翻新整改扩建和路下管网铺设,并绿化、安装路灯,益昌路、罗胜路面风貌治理全面完成;在农村,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修建垃圾池,实行“户集、村收、镇转运”的方式,将生活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交通上,形成了“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交通格局。辽宁大道、辽安路、塔九路、皂河路、花方路全面建成通车,绵安北第二快速通道、一环路建设即将全线开工。届时,花荄到兄弟乡镇、江油、绵阳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将基本形成,花荄将更加宜居。
 

       产业:在巩固回升后跨越
       房子建好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如何进行产业恢复重建,带动群众致富,成为花荄镇党委的首要任务。该镇结合已有的蔬菜、养殖等传统产业以及良好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蛋鸡、肉鸭、生猪、花卉等8大主导产业集群。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了利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圣康蛋鸡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13个,畜禽养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农业产业化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圣康蛋鸡养殖合作社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新建了占地80多亩的标准化养殖场,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仅2010年就实现了1.5亿元产值;森泰农业开发公司继“好农”牌鸡蛋通过农业部有机农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四川省第九届名牌产品后,又通过国家级标准养殖示范基地验收;前进、联丰等村成为花荄重要生猪养殖地;畜丰养殖生态家园建设已基本完成,联丰村300万只肉鸭养殖基地建成并开始正常运营;雍峙、龙兴等沿河村特种水产养殖区已形成,并取得巨大效益;龙兴、雍峙村的4000亩蔬菜和罗林、前进等村的3000亩花卉培育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群众:在灾难中更加坚强
       灾后重建,文化不能缺位。该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重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精神文化处处点亮群众新生活。同时,还结合“三下乡”、红歌赛、传唱“感恩·奋进”歌曲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给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增添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力量。农房聚居点上,男女老少的一阵阵欢声笑语飘向远方,这样一幅温馨惬意的场景,会让人不自觉忘记这里也曾遭受过“创伤”,许多群众称赞道:“我们这些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农民现在也洋盘起来了”。如今,这里心灵的土地生机盎然,百姓们常常讲述着重建中感人故事,传承着感恩文化,畅想着未来美好生活。
       风雨之后见彩虹,干群齐心建家园。今日的花荄,已不见“5·12”地震的满目疮痍,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经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走过风,走过雨,花荄更加美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