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知民情、化民怨、暖民心,民情信息员积极畅通群众诉求通道,好!文章有创意,值得党政干部学习。
为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县城建设进程。花荄镇努力践行民情信息员参与信访维稳工作机制,以信息掌控为先导、以矛盾纠纷调处为抓手、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一年以来,全镇55名民情信息员参与接处各类矛盾纠纷280余起,初次化解率达到80%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镇到省、市、县信访量分别下降90%、80%、70%。实现了“三无”:无进京上访、无到市以上集访、无因政策执行偏差引发上访。知民情、化民怨、暖民心,民情信息员“三民”行动奏响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县城建设稳定和谐的新乐章。
知民情:民情信息员巧手织起舆情信息网
事例一:2010年3月,网络舆情信息员报告:四川新闻网报道花荄镇柏杨村、先林村部分蛋鸡养殖户对鸡粪处理不好,导致鸡粪堵塞排水沟、行洪通道,遇到雨季将四处流淌,造成污染,且鸡粪臭味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镇党委接报后,立即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方案,经过镇上积极协调处置,耗资100余万元,及时将鸡粪环境污染的问题予以解决。
事例二:花荄镇和园板房是灾后应急建设的大型板房社区,前期为安置集镇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县城建设的推进,和园板房逐步成为拆迁农户临时过渡住房,但板房前前后后住了几茬人,加之时间久,板房设施破损老化较重,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时值雨季,防洪通道不畅,极易发生内涝,群众颇多怨言。板房区民情信息员何丽蓉获知该信息,立即向镇党委政府汇报,镇上及时安排处置,消除了安全隐患,化解了群众怨气。
为有效掌握社情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花荄镇成立了以镇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农村老党员为主体的民情信息员队伍,深入了解灾后重建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舆情信息,不论是群众经济发展、灾后重建项目推进,还是邻里关系、家庭纠纷,不论是群众街谈巷议还是网络舆情,方方面面的矛盾纠纷信息,民情信息员都能全面掌握。民情信息员还针对贫困群众和信访群众,扎实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帮扶,由于民情信息员撒得开、沉得下、摸得透,都能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准确掌控信息、第一时间收集和反馈到党委政府。
为提高民情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详实度,镇党委政府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信息员制度和民情信息员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每一名党政领导联系3-5个村(社区)民情信息员,由镇党委书记每月召集一次民情信息员联席会议,及时汇总、整理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台账,包案到人。
由于民情信息员全面深入的信息掌控,为全镇的信访维稳工作织起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方位、全覆盖的舆情信息网,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纠纷化解提供第一手重要的参考资料。
化民怨:积极主动下访为民定纷止争
为了更好的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民情信息员根据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的民情信息台账,会同镇村干部一起,带着问题积极开展下访活动:深入居民院落、农户家中,围绕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座谈、了解情况、努力在现场开展纠纷化解活动,低成本高效率的化解矛盾纠纷,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弥合邻里关系,创造了和谐的生活氛围。花荄镇胜果社区李姓两兄弟为房产纠纷争执不下,甚至发生到兵戎相见的程度,法院判决后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矛盾极有可能再度恶化。镇民情信息员沈兴荣、成贻勇获知该情况,积极联系镇司法所、社区干部,同时邀请原相关办案法官开展大调解工作,妥善化解李姓兄弟的房产纠纷,弥合了亲情裂痕。
在突发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民情信息员由于身处一线,既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又能第一时间参与到政策解释、事态的稳控和纠纷的化解当中,为党委政府后续工作安排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和空间。2010年“5·12”地震两周年纪念活动之际,辽宁省领导深入安县开展视察工作,正当全镇上下为维护稳定全力以赴的时候,镇党委接到花荄镇雍峙村民情信息员现场情况报告——本村10组群众与一名货运司机发生纠纷,导致村组道路阻塞,可能影响到辽宁大道的畅通。接报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安排相关领导赶赴现场处置,有效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如果说“想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是句名言的话,那么“做好初信初访工作,信访维稳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也是信访维稳工作的座右铭。
由于民情信息员身处基层,既能及时有效地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又能抓“早”抓“小”,妥善化解。对于矛盾程度浅、范围小的,民情信息员都及时予以处置化解,对于涉及面宽、影响较大的矛盾,相关信息员便启动联合调解程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处置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一年来,全镇民情信息员人均进村入户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近10件次,接访率达100%,成功率达80%以上,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切实维护了地方稳定。
暖民心:民情信息机制创出稳定和谐
镇老领导吴德贵说:“民情信息员是党委政府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乡村院落;是党的政策的宣传队,让惠农支农的政策信息都家喻户晓;是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有急难险阻,哪里就有民情信息员为群众前后忙碌的身影。在花荄镇经济发展和新县城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情信息员机制撑起了一片稳定和谐的天空!”
花荄镇西岩村一组村民周义英,因灾后产业重建辽安工业园建设项目被纳入征地拆迁安置,由于对安置政策和灾后重建圈舍补助政策不了解,因此到省信访,要求解决相关问题。西桥村民情信息员陈先余得知该情况后,带着相关的政策文件,来到周义英家里,与周义英家人一起学习政策,耐心逐条解释,终于讲明了道理,周义英当场表示息诉息访。
花荄镇红花村一失足青年张某因母亲早亡,父亲建立新家后,张某与后母关系不好,缺乏管束,后因多次盗窃被劳教,震后解教回乡后,生活无着,灰心丧气。民情信息员谭安国了解情况后,来到张某家中及时与张某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重新开始生活。同时谭安国又及时与镇村联系,积极落实救助资金和物资,安顿好张某生活,并且召开了张某家人和亲友参加的家庭会,弥合张某的亲情裂痕。每当说起谭安国,张某都会含泪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谭叔叔对我的恩情!”
正当县委县政府积极在全县试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时候,花荄镇民情信息员又承担起新的重要使命——参与到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当中,担当起廉政信息员。从项目立项到启动实施,从程序公开、操作规范到项目审计、对外公示,都全程参与,为民担责。在党员争先创优工程中,民情信息员当中的党员同志又响应号召,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了解了多少群众需求信息、调解了多少群众矛盾、解决了多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监督的项目是否规范运行……
在党和国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大环境下,花荄镇的民情信息员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参与信访维稳工作、联系群众解决民生困难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花荄镇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启发。群众由衷的说:“民情信息员是架起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我们欢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