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11月下旬,“医疗质量万里行”卫生部督查活动在绵阳展开,市三医院代表绵阳卫生系统受检,该院在精神医学体系建设、志愿者服务工作、阳光收费等方面创新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绵阳是“5.12”特大地震受灾最重的地区,全市卫生系统3322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在两年来艰苦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全市无一例与地震及次生灾害相关的病例发生;无一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一例重大医疗纠纷发生;无一例重大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平均增长20%以上;病人满意率达到95%以上。见微知著,市三医院重视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患沟通的种种举措,也是绵阳医疗卫生系统在灾后重建工作推进中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临床药师加盟治疗团队 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绵阳市三医院先后出台了《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通报制度》等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要求临床药师参加临床查房、参与医生用药方案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全院会诊;每月还要参加医务处组织的病历质量检查。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处方点评、病历检查、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教育和协助病区药品管理,可直接了解全院医生的整体用药情况,并将检查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上报医务处,要求相关科室和医生立即进行整改。
自从临床药师加盟治疗团队以后,通过技术和行政干预,使医院的临床用药更为规范、合理,同时临床药师也通过参与病人的用药教育,使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也得到较大改善。
建立心理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地震阴影
绵阳市三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还承担着全市心理卫生的医疗、教学、研究和防治等工作,尤其是在灾后精神家园的创建中,医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大地震发生后,该院在市卫生局的组织下,牵头建立了市、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四级心理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确定了专兼职心理治疗人员,对灾区群众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工作;医院先后举办10余期培训班,对不同层面人员开展心理卫生专业培训共计1800多人次;通过心理咨询、辅导、上大课等形式开展心理讲座100余次,受众5万余人次;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健康讲座、短信、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一线3320人次的灾区干部进行了心理评估,筛选出139名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建立档案,动态随访;对平武县100余名重点干部进行了心理减压与疏导;对地震重灾区北川、平武、江油、安县、三台等地的21628名各类地震伤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对其中1600多名地震伤员进行随访和跟进服务;建立了 “医院—学校的模式”,在灾区三个中小学校对受灾儿童群体开展了“灾后儿童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在北川还开展了“加油—在运动中成长”的学校社会心理项目。
为了进一步缓解大灾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心理创伤和阴影,市三医院组织编写并发放《彩虹重现——地震之后的生活》、《走出地震心理的阴影》、《灾后社区心理卫生手册》、《灾后心理卫生知识读本》、《灾后学校心理卫生服务手册》、《儿童情绪疗绘本》等读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心理减压与疏导帮助许多人走出了精神困境,让因灾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群逐渐走出地震阴影,走上了重建家园和再造幸福的道路。
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 “一卡通”优化群众就医流程
一位患者在门诊大厅取药后感叹道:“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医生看病都开电子处方,每个楼层都可以挂号缴费,再也不用楼上楼下来回跑,也不用排长队了。”
绵阳市三医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程,门诊电子化病历、电子化医疗就诊“一卡通”的使用,可将就诊者的个人资料、就诊记录、用药情况等进行长期保存,并且建立连续、动态的健康档案,既方便了病人就医就诊,也避免了重复检查,大大缩短了看病、取药时间,降低了看病成本。
医院还先后建立了医院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电子处方系统、理氏系统等,检验科管理系统(LIS)与医院管理系统的无缝联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检验科与门诊部、住院部、财务科和临床各科室等之间协同工作,便于医生及时查阅检验报告,迅速作出正确诊断。该院开展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新举措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试点 患者测评满意度达99%
“这里的护士像我亲闺女一样贴心,技术也好!”耳鼻喉科一位刚做完鼻窦炎手术的刘老太提起医护人员就赞不绝口。
绵阳市三医院将耳鼻喉科作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由院领导亲自挂牌,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全面开展活动,实现“三贴近”、“三满意”。 据了解,该科室护理组在活动中进行了系列改革,首先是改变护理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护理班次,以保证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其次是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要求每一位护士从患者入院第一句轻声问候开始,从言语到表情,在各个治疗护理服务细节上落实对分管床位患者的温馨护理;三是评比优秀护士,每周护士长都要到患者床旁征求意见,每月护士长发放一次问卷调查,征询病员对护士服务及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评出分值,结合“护患沟通”栏上病员对护士的提名表扬,评比出科室的“每月一星”优秀护士。
自活动开展以来,该科室的护理人员服务理念逐渐发生改变,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院调查的患者满意度达99%,在这里,患者感觉到了病房如家般的温馨,护士如家人般的亲切。
医院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 无私奉献谱写真情大爱
“5.12”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三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由医院团委牵头,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医院职工组成自愿者团队,参加医疗救治、转运送病员等工作,先后招募社会志愿者600余名,协助医院完成帐篷搭建、物质发放、物质搬运、病员转运、心理干预等,充分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
2009年医院专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指导办公室,开展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并根据医院特点实施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两年来,医院志愿者团队利用休息时间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导诊、预约诊疗、陪同检查、健康教育等服务;在全市血源紧张的关键时刻,医院100余名志愿者主动挽起衣袖进行无偿献血……在这些活动中,医院志愿者团队坚持以奉献爱心、服务患者、服务群众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志愿医疗服务无偿、利他精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