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生产实习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生产实习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途及学校的兴衰,也会间接的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对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在提高实习质量上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加强学生安全文明教育
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要会同校外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指定的分管实习的领导人员,必须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实习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点是安全制度,让学生懂得如何保障自身和他人安全,懂得如何维护实习使用的生产设备及工具,并养成安全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安全文明生产和安全文明服务的顺利进行。
二、 加强生产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
学生从学校进入实习单位时,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使他们心理产生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实习指导教师注意及时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实习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以及承受外界压力的过硬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实习单位的生产、生活,学会生存和人际交往,包括与实习单位人员的礼貌相处、互相合作及善于向他们请教、争取支持等,而且要在变换工种或环境时,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予以适应。注重实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在学生实习期间加强德育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各种操作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作风和务实创新精神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通过实习找到自身的人生价值,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经常与校外实习基地沟通协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到真正的了解,让学生在技能的训练上能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步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实习的职业技能和技巧。
实习期间,实习指导老师必须不定期进入实习现场,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是否按照安全生产实习规程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有学生带病或带有情绪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进行教育,确保实习在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加强实习考核。校外实习考核主要内容是: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水平、出勤、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先由学生小组做出评价,然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方成员共同考核评定,考核要公开、公正、公平,以激励学生务实上进。考核结果作为毕业时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三、 加强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
生产实习期间加强与企业沟通,注意信息及时反馈。在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在具体带领学生实习的车间主任、工人师傅、技师与实习指导之间、在实习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渠道,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以便得到足够的信息反馈。注意反馈的及时性,使信息反馈渗透在实习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之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教育管理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使实习高效率的顺利进行。
加强生产实习管理,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理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