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传播能力”为主题,下设6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嘉宾共同探讨了网络媒体内容创新、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优化网络性能、三网融合新机遇、移动互联新应用、提升新闻传播能力以及提升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等话题。论坛还签署了《建设绿色互联网南京宣言》,倡议把网络媒体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舆论阵地。
当前,互联网技术呈裂变式发展,信息传递和获取日益便捷,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对于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当前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互联网媒体化、大众化特点日益明显。互联网正从小众媒体、分众传播向大众传媒转变。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31.8%,按照有关“媒体受众规模占人口总数20%即可称为大众媒体”的国际通行说法,中国网络媒体已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网络媒体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这对网络媒体维护主流舆论、落实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互联网向经济社会渗透步伐加快。我国互联网的商务运用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网络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还将保持年均3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1.4亿,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购物消费、接受服务。这些都表明,互联网正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同时,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兴起,网络对于现实生活的渗透力日益强大,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正从“虚拟空间”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开发利用,使我国互联网应用进一步从较单一的信息娱乐消费,向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为均衡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我们把网络空间纳入现实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网络文明诚信建设,使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各种信息网络正加速融合。国家正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三网融合”,预计未来3至5年,中国互联网业将进入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屏合一”的全新时代。目前,我国正加快推进3G网络建设,不断推出新的应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正以强劲的态势引领互联网发展潮流,移动互联网与固网互联网加快融合,产业链快速整合,一个由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等组成的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网民总体规模的65.9%。如何适应信息网络加速融合的新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更加丰富、更有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网络媒体面临的新课题。四是网上信息传播方式正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网络媒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网上互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各种服务应用丰富多彩,为人们分享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空间,为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互联网技术正面临从Web2.0向Web3.0升级转型,网络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新业态层出不穷,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大量涌现;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手持阅读器、平版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迅速普及。我国博客用户规模已达2.3亿,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2.1亿。理论上讲,目前我国7.5亿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网民。微内容、极速性、多终端、个性化,成为网络信息传播新的突出特点,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消费更加便捷。这将大大拓展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大大丰富网上信息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切实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以上这些变化,既是加快网络媒体建设的新机遇,也给网络媒体发展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认真把握,有力应对,加快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强化机遇意识,科学规划网络媒体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网络文化改革发展将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和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加快网络媒体发展的难得契机。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好自身发展,以新的理念认识网络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新的思路推动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以新的举措规范网络媒体管理,既大力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又切实保障网上信息安全,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二、强化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上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媒体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热点,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发的网上舆论主流。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把网上舆论引导作为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吸引力统一起来,把通达社情民意与营造文明理性表达环境统一起来,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三、强化阵地意识,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平台。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网络媒体主力军。网络媒体要切实增强阵地意识、危机意识,抓住当前互联网调整融合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要求,整合用好现有新闻信息资源,创新信息传播方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科技教育信息等的网络化传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成果,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海外推介,进一步增强对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网络媒体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更好地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更好地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
四、强化创新意识,增强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创新是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大力推进网络媒体改革创新,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序、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媒体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重点新闻网站已启动了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这是我国网络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下一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逐步推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重点新闻网站内在活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商业网站和各类网络文化企业都要自觉加强管理,进一步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导向正确、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网络媒体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在看到网络媒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在互联网上都有所表现,明辨是非、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任务十分艰巨;歪曲、炒作某些事件,干扰网络正常传播秩序;利用网络进行欺诈、发布虚假信息,坑害群众;非法网络公关、删帖顶帖,恶意抹黑,影响恶劣;散布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又有抬头,危害网络环境,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媒体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诚信办网,大力推进行业自律,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强化信用约束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做到不为违法和有害信息提供生存空间、不为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为蝇头小利而失去公信力,坚决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大力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引导网民理性思考、文明创作、有序参与,自觉规范网上行为,自觉不做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的事,自觉抵制网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做文明网民,办文明网站,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广大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新华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