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们应该铭记:2003年10月13日,因为某些原因,仓促中,你匆匆走马上任,从有“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美誉的魏城来到了绵阳市游仙区街子乡中心小学,一待,就是七年。
短短七年,学校四次搬迁!
2004年,街子小学教学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马上拆除,从九月起,学校3个年级搬入街子中学教学,其余年级租用民房教学。一所学校,几处设班,一时间,街子场镇周围书声琅琅,热闹非凡。学生的安全,教学的管理,后勤的保障……一系列的问题纷纷摆在了时任校长的杨海东面前,好不容易,在平安中杨校长终于熬到了2005年。一次搬迁,杨海东校长瘦了一大圈!
2004至2005年,政府在原址修建了一排平房,民房中的学生连同桌椅板凳一道被全部撤回校园,又一次搬迁! 2007年8月,街子中学撤并于游仙区新桥镇中学,小学整体迁入原街子中学校园,搬迁财物、移植树木、安装线路、粉刷墙壁、美化校园、装点教室、按小学标准配置功能教室……杨海东校长与后勤人员的财物搬迁忙碌一片!在杨海东校长的细心安排下,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街子小学师生经过紧张的忙碌,临近岁末,学校秩序终于一片井然,师生终疏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教学了!二次搬迁,杨海东校长忙得头发凌乱!
经历“5·12”地震后,昔日的校园我们已不能停留,孩子们被迫停课。紧接着,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的转移,真的是危楼高三层,搬迁仅八人,杨海东校长带领学校行政八人将一至三楼的学生学习用品全部转移到楼下,面对汗水涔涔的学校行政人员,老百姓面露感激。上海城建集团的援建队伍来了!板房学校异地安置,街子小学全体老师与城建工人一道,搬钢材,运墙板,抬水泥,扛玻璃,走在最前列的,是我们的杨海东校长!老百姓被感染了,自发地加入到了搬运的队伍中来。6月14日,板房学校正式交工,学生复学前的短短八天时间里,教学用品的转移,板房教室的打扫,板房墙壁的清理,板房教室的布置——身体力行中,学校风貌渐显,三次搬迁中,杨校长白发突现! 2008年6月22日,孩子们终于在板房学校顺利复课了!街子小学教师在杨校长的带领下,由始至终,用行动、用事实,赢得了老百姓对老师师德的认可和赞誉。
6月16日,乡党委政府召开了街子乡灾后重建工作会,立项、选址、环境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勘查、总图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图纸审查、工程预算、造价预算、财政评审……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灾后重建困难重重,工程开建迫在眉睫,杨海东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灾后重建办,责成专人负责做重建相关工作,跑重建相关手续,好不容易,7月30日上午10点,街子小学灾后重建开工典礼在雨幕中顺利举行,记得开工典礼上,沥沥雨水中,他嘴角那一抹淡淡的微笑,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微笑背后的几多辛酸。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海东校长两地奔波,板房教学区,他与学校老师一起扛着竹梯,爬房顶,打玻胶,他与老师一起抬着铁灰盘,拌灰浆,调河沙,抹墙角接口,进行防漏处理;他与老师一起推着斗车,挥铁铲,拌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新学校建修区,他爬铁架,上高墙,进行质量监督。一天二十四小时,也只有二十四小时,白天在工地,在教学区,晚上找监理,找施工员,进行安全嘱托,了解安全隐患,夜以继日中,四十五岁的他,早早地白了两鬓发。好不容易,一期工程在2010年暑期即将来临时进行了竣工验收,二期工程也顺利地进行了招投标。 9月1日,街子小学1至6年级学生全部顺利入学,学生学习无忧,但方圆四十七平方公里的街子乡,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将面临每日早晚各走山路十五里的局面!咋办?学校的锅炉设备又迟迟不能安装到位,学生中午的就餐这一问题又摆在了眼前。一面与场镇上的饭馆进行嗟商,好不容易有一家愿意在学校进行食品卫生监督的条件下给学生每日提供午餐盒饭;一面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联系,将学生就餐的困难局面逐级汇报,同时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小便等各种行为进行培训、指导。9月10日教师节,正值周五,下午,锅炉设备运抵校园,杨海东校长陪同连夜进行安装调试。9月13日星期一,3至6年级的学生正式入住新男女学生宿舍楼……工作,还在继续……
七年!让我亲眼见证了昔日三十儿郎变老头;七年,短短的七年,让我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四次搬迁,让我亲眼见证了青砖红瓦变高楼。好想吼一声,好样的,杨海东校长!好想赞一个,好样的,我们的搬迁校长。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