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
(一) 疾病预防
【几种急症的易发时间】
(1) 脑梗塞:易发生时间为6—12点。原因是人体在7—11点之间血压上升,血小板凝集、动脉痉挛。
(2) 脑出血:易发生于14—22点。这是因为人体血压反应都是从正午到晚上要强于上午,越是高血压严重者反应越强。
(3) 急性心肌梗塞:易发生于8—12点,原因是冠状动脉张力上午比下午高,加上此时常因血压上升,心律失常、血小板凝集、冠状动脉痉挛,易导致心肌梗塞。
(4) 心绞痛:本症发病时间与原因同急性心肌梗塞。
(5) 上消化道出血:9点、15点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峰点。
(6) 心律失常:本症出现高峰点为3点、5—10点、16点、23点。
【缓解感冒妙法】
在关节处如手腕、膝盖、脚踝等用纱布蘸高浓度酒精擦拭三、四十下,再盖上被子睡觉。
【蜂蜜兑茶喝治咽炎】
当咽喉发炎疼痛时,用浓茶配蜂蜜治疗效果很好。方法是:取适量的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在茶杯中,用开水浸泡,茶汁比一般喝得要浓些,冷的再加适量的蜂蜜搅匀,每隔半小时漱喉一次并喝下。每天可多用几次,一般咽炎当天见效,连续两天可治好。
【肠道传染病防治】
(1)主要症状:肠道传染病通常的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还会引起并发症,如脱水、毒血症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2)预防措施:任何一种肠道传染病都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手、蟑螂、苍蝇等媒介侵入肠道而引发的,并能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或吃出来的疾病。
(3)防控要点: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严防病从口入,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4)应急处理:进行床边隔离,对吐泻物消毒;吐泻严重者,适量饮用盐开水;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饮用开水和食用蒸煮熟的食物;消毒餐饮器具;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5)疾病预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熟食要严格蒸煮。消灭苍蝇、蟑螂及老鼠。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一旦有人患上肠道传染病,首先要管理好传染源,立即对患者和带菌者予以隔离,不准他们与别人共同进餐,并把他们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其次,应尽量保存好可疑不洁食物的标本,以便提供给卫生部门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因为明确发病原因对及时和有效的救治来说非常重要。如有多人同时发病,则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时联系医院就诊,明确病情,早期治疗。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1)主要症状: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2)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感冒、麻疹。
(3)预防措施:注意保暖,尤其夜间对露宿或居住在简易帐篷的居民,要防止受凉、淋雨、感冒。感冒流行时要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或其他体弱多病者。感冒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病情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和肺炎。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居住条件拥挤、空气混浊,可经常采用米醋熏蒸,消毒室内空气。要戒烟,避免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体。消除过分紧张情绪,而且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人一般需要6—8小时,学龄儿童则需8—10小时。对感冒、发热、过度疲乏者,应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与平衡,特别是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维护的需要。过度减肥、饥饿、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都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一旦出现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摘自《科普知识汇编》)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