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天灰蒙蒙的,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平通镇桅杆村的刘素兰(化名)家迎来了很多客人,屋里顿时一扫雨天的阴霾。西南石油大学赴平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队长焦松杰的带领下,深入到5.12地震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为残疾人家庭送去了大米、清油和诚挚的祝福,刘素兰是他们走访的第一家。
据平通镇镇政府统计,平通镇因5.12大地震致残者共有10人,其中三级肢体残疾7人,三级视力残疾1人,四级肢体残疾2人。目前,这10名残疾人已全部得到治疗,绝大多数已恢复健康。但他们的残疾人生才开始不久,现实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我算是死里逃生,如果不是我用手抱住了头,我根本就不可能捡回这条命!”40岁的刘素兰坐在面前,右边的袖子里空荡荡的。地震中,她的右手被砸断三处,因为道路封堵,无法及时外送医治。等到送到医院时,伤口已溃烂变黑,担心感染和败血症,医院只能对她进行右臂截肢手术。
地震后,刘素兰一直在家休养,房屋家具全部被毁,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没有了,丈夫只能去工地上做些零工来养家糊口。因为担心妻子没人照顾,刘素兰的丈夫根本不敢走远,也不敢出门太长时间,即使不得已要出门很长时间,他也一定要为刘素兰切好菜,烧好水,打理好一切,这样中午做饭的时候,才不会太过麻烦邻居。
目前,刘素兰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为他们争取的每月210元的低保和她丈夫时不时外出做零工挣来的钱。这些钱,只够他们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我现在只盼望我能早点习惯用左手,能够照顾自己,这样就不会再拖着他,哪里也去不了,想挣钱都没有办法。我自己的话,可能以后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了,可以去做做看守工地之类的活。”谈话中,刘素兰爽朗的笑声时不时的响起。谈起这两年来生活的艰辛,她没有一丝一毫的怨天尤人,相反,她坚韧乐观的态度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带领我们前往探访的桅杆村村主任叹息着说:“地震时,他们庆幸自己捡回条命,虽然残疾,但只要活着,什么都好说;地震后,他们开始发现,身体上缺失的那一部分,已经将自己划归到另一个群体,今后的人生之路,肯定要比一般人走得更为艰辛和沉重。”地震后,刘素兰他们不得不尝试适应“残疾人”这个新的角色,尽管毫无心理准备,尽管充满委屈无奈。但是幸运与不幸,有时也许只是转换一份心态,如果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如刘素兰一样坚韧乐观,相信他们的生活一定不会太难。
探望完刘素兰,大学生们又匆匆赶往石坝村,去探望另一位因5.12地震导致双腿股骨开放性骨折的高中生杨欢(化名),为像刘素兰一样的地震残疾带去实践队员们的些许心意和诚挚的祝福。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