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小中见大,值得一读。
鸡叫二遍,仇二两口子便起了床。仇二忙着杀鸡、宰鸭、剖鱼……他女人忙着择菜、扫地、购“东狮将台”酒、张贴对联。
也许有人会问,今天是元宵节,“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啊!其实,这不是春联,是“灾后重建,喜迁新居”感恩联。今天中午要办的酒席也不是元宵宴、大年宴,而是感恩宴。
本着勤俭过日子的原则,仇二两口子决定,只办三桌。一桌是请乡干部,5.12地震那天,仇二两口子正在国外务工,乡上柳书记第一个赶到仇二家,从垮塌的屋里背出了体弱多病的老母,又冒着强烈的余震,背出了老父。在抢救二老的同时,自己也被瓦片砸伤了头。还有年乡长,在第一时间为仇二一家及全乡受灾户送来了矿泉水和方便面,事后又走村串户,一一问候灾民,送慰问品,并从自己腰包中掏出一百元给多病的老母,让她去就医。还有民政干部……
第二桌是请村社干部。何支书亲自为仇二的老父、老母送帐篷、搭帐篷。因仇二两口子还未返家,席村长还让女儿为二老洗衣、煮饭,为多病的老母端茶送水。还有陈社长在灾后重建中,为砖瓦涨价的事,多次步行10余里,向县物价局和分管县长反映。
第三桌自然是请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如为仇二一家搞重建而受伤的涂老幺,还有白天拉沙石,晚上还和仇二轮班守工地的乔老大,还有为仇二搞重建捐助上万元的全村首富魏大老板等等。
中午十二点,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快准备好了,但客人只来了几个,仇二急了,便又给柳书记等发短信、打电话,并在电话中说:“你救了我家老父老母的命,他们要收你为干儿子,你要是不赏脸……”泪流满面的仇二再也说不下去了。
不一会儿,春风满面的柳书记等八位乡干部果然骑车来了,新房门前立即响起了鞭炮声。柳书记将一面“灾后重建,首迁新居”的锦旗送给仇二一家,并向仇二的父母三鞠躬,连喊了三声“干爹”“干妈”,又抱起一岁多的“抗震”小宝宝,亲了又亲。
开席时,请柳书记讲话,柳书记说仇二是全乡第一个迁入新居的农户,值得庆贺,接着拿出一个红包,硬塞进仇二衣兜,说:“昨天乡党委、政府已作出决定,要求乡、村、社干部一律不吃请,也要求全乡灾民喜迁新居时不宴请,不设感恩宴、迁居宴,要感恩就感谢党中央、国务院,我们只是做了点应该做的分内事。只怪我们未及时将党委、政府的决定宣传到位,今天我们违规前来吃请,下不为例,红包里是我们被请乡干部应缴的伙食费。”坐在第二桌的村社干部也效法乡干部各自掏起了腰包。
感恩宴在一片感恩声中和喜悦、激动的泪水中进行着。
送走了客人,仇二回到新居中取出柳书记送的红包一数,整整八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八百元!”仇二惊呆了,一桌感恩宴,鸡鸭鱼肉、加上水电气、人工费也值不到四百元啊!老父也哭笑不得:“自盘古开天地,只有民为官送礼,哪有官为民行贿的。”老母也百思不得其解:“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自仇二举办感恩宴后,全乡又先后有三百多户灾民告别了帐篷、板房,迁入了可抗八级强震的新居,他们不忍为难乡村社干部,只感恩,不设宴。
感恩宴后,仇二一家总觉得欠乡村社干部的情越来越多,心中十分不安。最后,两口子终于作出决定:将感恩宴上被迫收下的一千多元礼金,一分不少地捐赠给村文化室,让文化室订阅书报杂志,修建阅报亭。
从不舞文弄墨的仇二,也有感而发,为乡广播站撰写了稿件,稿件的题目就是:《感恩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