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个字——爱。教师就是一个词——奉献。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三十年前,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如今,我仍依然爱着这个岗位,并且为之奋斗终生!”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要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再创教育辉煌!”
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他,不断求索,殚精竭虑,几十年如一日。
他为人诚实、正直,处事谦恭、宽厚,具有实力、能力、魅力和定力,他就像一块强力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打开他的工作履历档案:
赵义泷,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大学本科,从教28年,于1981年成为涪城教育的一员,曾在二中、四中任教,分别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参与学校管理。1998年调入跃进北路学校任校长,他将一所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端教师,队伍发展长期处于弱势,排名全区倒数第一位的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区前列,学校连续被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及“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好,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担任校长十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区、市级优秀校长,08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08年10月,赵义泷同志根据上级的安排调到绵阳九中任校长。
人文关怀 文化立校 和谐兴教
绵阳九中建立于1989年9月,本是涪城区石塘镇的镇中学,是农村城市化最早的学校之一,虽然学校在城市,但学校硬件的配置,学校的经费,学校的建设,甚至师资配备方面同完全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校60%的生源都来自郊区和农村,仅约30%以上来自城市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从经济的角度讲,相对于完全城市学校,聚于九中的是一个弱势的群体;从学业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农村城市化之后余留下的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都还不够稳定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包括很大一部分“双后进生”,这无疑给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难度。面临着被城市化的绵阳九中,赵校长在思索,该怎样推陈出新,该怎样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自己,又该怎样在教育资源向城区重点中学、私立学校倾斜的情况下壮大自身,如何在保证升学率逐步上升的同时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两者中找到结合点,又如何利用教科研推动教学,全面推动教法,深入分析学情,形成一种独立务实、开放进取的学习风气?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他开始了脚踏实地的探索过程。
赵校长始终相信: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自赵校长上任以来,绵阳九中着力以“行为文化”建设来加强优良学风建设,促使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树立远大志向,以“奋发有为、追求一流”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知未必成行,行未必成习,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首先从培养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最需要的自我控制、自行规划、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包括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按照习惯养成规律和养成周期需求,进行专项养成训练,分解落实,块块优化,这是赵义泷校长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又一创新。
一系列优良学风建设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树立了绵阳九中的良好形象。学风更浓了,秩序更好了,学生更懂事了。“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行为规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行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在校获得良好的发展,更要让学生获取走出校门自主发展的良好能力。教育工作者要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赵校长如是说。
自主、合作催生“高效课堂”
赵义泷校长是从教学一线脱颖而出的行家里手,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而著称,他有魄力、有胆识、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富于创新。
放眼课改后的教育教学,赵校长清醒地认识到,喧嚣热闹的只是表面的浮华,多数的课堂教学仍处于“新瓶装旧酒”的阶段。长期应试观的定势思维,导致“以考为本”,“满堂灌”、“一言堂”、“题海会战”等现象大量存在或变相存在,陈旧、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始终走不出少、慢、差、费的低谷,学生处于被动的配角地位,兴趣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个性压抑,积极性降低,厌学情绪大有蔓延之势,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一切使学校当前的课堂教学高耗低效、不容乐观。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下,九中面临着以下现状:由于规模办学及分学区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水平极不平衡,差异很大;随着中考在新形势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作为市级示范初中,学校的教学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在全区乃至全市各兄弟学校横向比较中要有明显提高的成绩。因此,改进教法,研究学法,在创新教育中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减负中增效,探索出一条既提高教学质量有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优化学习过程,营造“生本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正是基于绵阳九中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针对教师课改中的困惑和不足而确立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45分钟,呈现出课本背后的立体智慧的动态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大脑潜能,开发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内在的主体资源,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出富有活力的开放性“生本”课堂。在赵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实践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发展,重在特色创新”的办学新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拼搏奋进,迎难而上”精神的引领下,本着“为学生终身负责,让孩子成功奠基”的办学目标,努力“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实现“质量高、特色明、内涵深”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办成一所高素质的现代化学校。
“勤朴”传人身体力行铸师魂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以人为本,包容共生。”这是赵义泷校长性格的写照。没有创新就没有跨越,没有发展就没有辉煌。赵校长率领全体九中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了教育管理创新的有力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他认为,教师是“第一资源”。为构建品牌学校,打造优秀教师队伍,赵校长与领导班子力争将学校创设成教师成长的沃土。一方面,他作为校长,用感情教化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文化引领人,努力把教职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另一方面,他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践行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他的“辛勤奉献,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深深地感染着每位教师。在2009年10月,一个还没来得及到九中报到的学生陈昕在一次运动中一条腿意外受伤后被确诊幸患上了骨癌,病情迅速恶化随时危机生命,在无奈之下,医院作出了高位截肢的决定,对于身处农村,家境贫困的陈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高昂的医疗费用已让陈昕一家捉襟见肘。病魔无情,九中有爱!在得知陈昕同学的病情之后,赵义泷校长在第一时间向九中全体师生发出爱心捐款倡议,带领全校师生给陈昕同学捐赠,并代表学校将捐款移交给陈昕的父母,祝他早日康复。他还表示,陈昕虽然没到九中报到,但九中已把陈昕当成学校的一员。家长眼里泛出泪花,用哽咽的声音请赵校长向所有捐款师生转达他们的谢意。
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主抓的工作。在赵校长的带领下,九中不断探索、研究,包括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改革、第二课堂活动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整体运作模式。全校老师形成了“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成绩是教师立足的生存线”的共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习杜郎口经验,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扎实推进,在评价手段上不断创新,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还启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程,完善了校园网站、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为推广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搭建平台。
赵义泷校长将九中的发展归结成四个字“文化治校”,用学校文化引领教师的思想,引领教师做一个肯学习、善反思、会合作的有思想的教师。一年多来,他带领的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各尽其责,榜样示范,在教职工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和威信,群众公认学校班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赵校长率领学校班子,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学校出现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局面!
做园丁无悔人生勤耕耘,赵义泷校长一直恪守着这样一条做人的准则:诚诚恳恳做人。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求真务实,造就了他不悔追求的品格。事业中,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他所做的在别人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平常中渗透着细心,渗透着艰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位有创新思想、有人格魅力、有开拓精神的好校长带领下,绵阳九中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