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愚公移山终不悔今看街小焕新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9-06  发稿编辑:刘庆


    前记:说实话,我写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也几经工作的变动,一直以来,我都能心怀淡泊,坦然面对,可是今天,面对我的学校,我有很多话萦绕在心间,却不知从何说起……


风光无限,河东小学誉花园


    游仙区街子小学创办于1910年,位于街子乡场镇,距绵阳市中心18公里。


    昔日的街子小学,东临绵江路口,西靠大片农田,学校下辖九所村小,生源曾高达一千八百多人。校园内,鲜花绽放,绿树成荫,中心花园内,七八株棕树亭亭玉立,四座花坛环绕,使整栋教学大楼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伴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街子小学被誉为“花园式小学”;良好的学习氛围,精良的师资队伍,曾一度夺得游仙区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被涪城区进修校校长张仁诚赞为“河东片区的一颗明珠”。这就是昔日的街子小学。


    困难重重,历经风雨校“三迁”


    一迁:2004年,街子小学教学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马上拆除。从九月起,学校3个年级搬入街子中学,其余年级租用民房教学,政府临时修建一排平房后,也只能容纳四至六年级的六个教学班。


    二迁:2007年8月,街子中学撤并于游仙区新桥镇中学,小学整体迁入原街子中学校园,搬迁财物、移植树木、安装线路、粉刷墙壁、美化校园、装修教室、按小学标准配置功能教室。街子小学师生经过紧张的忙碌,临近岁末,学校秩序终于一片井然,师生终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教学了。


   三迁:2008年5月12日,我们不愿回首,但,怎能消除记忆中的存留啊!我们可以用无一例伤亡的成绩坦然面对街子乡的父老乡亲,可是,经历“5·12”地震后,昔日的校园我们已不能停留,孩子们被迫停课,很快,上海城建集团的板房援建落户街子,面对全乡那么多渴望得到政府关心的全倒户、危房户,乡党委政府紧急磋商,先搭学校、医院,再搭灾民房。一排排的板房在政府四周搭建起来了,2008年6月22日,孩子们终于在板房学校顺利复课了!


   灾难面前,大爱彰显赢掌声一片


   “5·12”地震,街子小学师生无一例伤亡,至晚上八点,所有学生平安到家;紧接着,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的转移,学生复学前的学习生活安排,搬迁仅八人。街子小学行政八人将一至三楼的学生学习用品全部转移到楼下。学校财产的守护,八个行政两处奔波。街子小学教师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街子小学流动课堂正式启动,街子小学看望灾后留守儿童,街子小学在送教下乡教学点与孩子们庆祝六一……一桩桩,一件件,街子小学上至领导,下至老师,用实际行动,让街子的老百姓看得见,听得到,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上海城建集团的援建队伍来了,我们全体老师与城建工人一起,搬钢材,运墙板,抬水泥,扛玻璃。至6月22日街子小学板房学校正式开课,街子小学教师由始至终,用行动、用事实,赢得了老百姓对老师师德的认可和赞誉。


   灾后重建,一波三折曙光出现


   6月16日,乡党委政府召开了街子乡灾后重建工作会,会上,王建书记、吴先强乡长一致表态:考虑到原中学、小学的地质结构,学校灾后重建用地必须要重新规划。就重建选址问题,最后决定,新选校址在一村三组,征用土地26亩。报告做出来了,跑审核,跑印刷,眼看重建渐有眉目了,可由于某些原因,新校址又一次确定在了原小学。


    于是,立项、选址、环境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勘查、总图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图纸审查、工程预算、造价预算、财政评审……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灾后重建困难重重,工程开建迫在眉睫,杨海东校长毅然决定,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灾后重建办,派专人负责做重建相关工作,跑重建相关手续,好不容易,7月30日上午10点,街子小学灾后重建开工典礼顺利举行。


    首生华发终不悔,始看校长展欢颜


   说实话,自2003年11月杨海东校长来到街子小学后,学校几经搬迁,他事必躬亲,眼看着耗费自己无数心血的学校拆除、搬迁、重新布置、美化、又搬迁、再美化、整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地震后,眼看着两鬓白发丛生,而他却决然坚守在废墟校园,板房学校落成后,环境的治理、校园的美化、标语的张贴、场地的硬化……一所新学校的焕然一新,其中的心酸和汗水只有当事人明白,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多看见的是他面容慢慢苍老、腰背逐渐弯曲、身体日见单薄,首乌变华发,我们知道,他在这里付出的太多、太多。记得7月30日,灾后重建开工典礼上,他嘴角那一抹淡淡的微笑,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微笑背后的几多辛酸,那微笑,不正印证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吗?是的,我们,将用微笑去迎接街子小学的未来!(鲜维永)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