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378.5亿元,同比增长23.5%
据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月,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78.5亿元,同比增长23.5%,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10位,比上月上升1位;工业增加值总量仍居全省第4位,与上半年持平。
今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抓工业、兴工业、强工业,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优势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倍增计划”,狠抓重大项目、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确保了全市工业持续高位增长。
在推进“2+4”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制定了产业规划:重点依托长虹、九洲等企业,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主导性产业、战略性产业;依托华瑞、中国重汽、新华等企业,大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川渝中烟绵阳分公司、丰谷酒业、双汇食品等企业,发展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攀长钢等企业重点发展特殊钢深加工产业链、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等,发展冶金机械产业;以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等为重点,发展材料及新型能源产业;以精细化工产品链、无机盐化工产品链等为重点,发展化工环保产业。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4”产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以锐不可当的气势拉动全市工业经济高歌猛进、一路快跑。1-9月,“2+4”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5.71亿元,同比增长34.376%。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向千亿级产业迈进。
抓工业,必须从薄弱环节抓起。县域工业经济一直都是绵阳工业经济的“短板”。要真正实现工业经济“市县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变“短板”为“长板”。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配套项目,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同时,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园一特色”,引导每个园区发展壮大1-2个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分园区块状分布新格局,使工业化成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当前,全市9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1-9月,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均保持23%以上的增速。(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