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西平镇五里村,地处西平场镇北大门。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1户,总人口1414人,耕地面积1378亩;有劳动力750个,支部有党小组9个,有党员54名。有贫困建卡户16户54人,已脱贫8户。
五里村狠抓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村民的收入。2016年输出劳动力585人,实现年收入6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1000元,有村级集体固定资产91余万元,余额 12.5万元。
五里村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整治、社会综合治理等为载体,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把全村建设成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村。
一、深入开展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
五里村利用多种工具,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对村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和教育村民遵守本村《村规民约》,教育村民履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应尽义务。拥有村文化阅览室1个,各种科技书籍5000余册,订阅《四川日报》、《精神文明报》、《志愿者专刊》等报刊供村民借阅。
二、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加快美丽新村建设。
全村设立了垃圾池6个,落实保洁员15名。常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清洁农村大行动,改善五里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断增强了村民环境保洁意识,营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多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坚持村级治安联防巡逻,年调处民事纠纷10余件。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工作,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了村民和干部的素质,引导村民比学赶超,团结互助,文明之花遍地开。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种植水稻,玉米,黄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同时,全村依托西平蜀奇食品厂,采取公司加农户生产订单农业,连续三年联合为食品厂种植花生,今年全村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50余亩,可实现收入100万元.2017年认真落实县委提出产业发展3十2,现已种植藤椒520亩,挂果后可实现年收入60万元.发展旅游观光,为百姓创收增收。
五、实施党群红色家园工程
五里村党群红色家园,依据中共三台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镇乡机关和村(社区)“党群红色家园”建设使用管理的通知及文件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在镇党委书记陈忠同志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改变了五里村办公场所落后、陈旧的面貌,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和服务中心。一是规范室外“三务”公开。对村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规划,总体基调以红黄色为主,为了使“三务”公开成为村民易看易懂的内容,特地在原有围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这样做出来的公示栏更加易看。根据目前的中心工作以及村的实际情况,内容有所增加或减少。二是规范化建设室内上墙制度。根据文件要求,以及当前工作的重心,对室内上墙相关制度进行了更新,比如党员发展程序、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并对村近几年的奖牌进行了统一整理上墙。使村会议室更加规范,党员群众开会对相关制度、荣誉更了然于胸。三是拓展活动阵地功能。根据五里村实际情况,增加了活动阵地的功能,村民更愿意到活动室进行学习,到村委会了解目前的方针政策、办事等。
五里村经过党群红色家园建设后,村两委在村办公场所办公率达到100%,并严格按照排班制度进行值班,定期对党务村务政务公开进行更新,环境卫生也定期打扫,村貌有较好的变化。
五里村今后的工作发展思路:一是继续发挥示范村的作用。五里村党群红色家园是全镇率先打造的示范村,在42个村(社区)中具有率先垂范作用,镇党委高度重视,当前的重点工作,如书记“3+2”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农民夜校等党建工作都将在五里村建立示范点。二是加强村两委成员的教育指导作用。提高村两委成员对党群红色家园的认识,继而提升五里村党群红色家园的使用率和在党员群众中的知晓率。三是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根据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完善相关的制度、政策上墙,真正成为村的政治中心、服务中心。四是大力抓好群众增收、脱贫攻坚及全面小康,努力把五里村建成市级文明村。 ( 西平镇:刘金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