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镇党委、政府坚持“一园三片五重点”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大力实施“农业兴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环境美镇战略,着力产业升级、园区增效、场镇建设、法治立新、文化引领、作风提升“六个创新突破”,制定多项举措,奋力开创经济文化生态强镇建设新局面,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抓党建促发展,从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着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助机制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实施好农村公共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巩固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六化双四一册”规范管理村级干部、规范村级班子运行,进一步提升新一届村(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一岗三责、首问负责等制度,严禁推诿扯皮。深入推进落实目标倒逼管理工作法,通过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有效地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建立和完善分类绩效考核体系,增加群众满意度权重,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健全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民事代办、民情代述等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推进党员干部问责机制,狠抓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大力克服懒政、怠政,严肃处理懒政、庸政、怠政等消极现象,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强镇富民进程。按照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建设完成“中国民俗农庄”的“民俗乐园”“富贵牡丹观光园”项目。加快园区入口广场建设,建成可容纳1000辆车停放的生态停车场。依托“民俗乐园”接待中心建设,整体设计建设高棚村村级活动阵地。全面推进园区内景观道两侧庭院改造,改善园区内群众的生活环境。启动牡丹馨村建设,首批建设三种户型共40套高品质农房。实施“千亿斤粮田”和“灾后复垦”项目,彻底改善园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临近绵阳的区位优势,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开心农场”“亲子农场”等新型模式,着力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示范区向观光景区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努力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优化农业布局、做强主导产业、彰显区域特色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推进城镇发展,彰显小城镇特色。加快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场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绵阳绕城高速、绵三公路,健全农村流通和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超市、配送中心、便利店等商业网点,不断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大力实施中央财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引导推动优势企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实现网上交易,努力发展一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加大场镇综合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临街建筑设施、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市场经营秩序等专项整治。加强场镇街道秩序整治,规范机动车通行和停放,严格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管理。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城市照明系统、停车场建设。强力推进拆违控违工作,完善违法建设项目黑名单和曝光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严格规范农民建房建设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净化,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村(居)。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四是依托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辉坪片,依托科美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快打造占地500余亩的“一口茄之乡”,大力发展出口蔬菜。在立新片,在稳步发展良种繁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公谷子”特色大米。在拦河片,以露地蔬菜、高架蔬菜为抓手,大力实施“绵阳菜园子”计划。同时,要加快优质粮油示范片、生态养殖园建设,保持粮油、生猪总量稳重有增。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0个以上。结合佳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商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餐饮、购物、休闲特色街区和档次高、多业态的综合式商贸中心,促进全镇商业的业态升级和多元发展。
(宋荣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