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梓潼农商银行四部曲奏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最强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3-05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24年以来,在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绵阳办事处党委坚强领导下,梓潼农商银行紧扣县委“12345”工作思路,以金融助力全面乡村振兴为出发点,持续优化涉农金融服务,有力推动了梓潼县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接续抓好三个行动,着力提升支持广度。一是推进“金融甘泉促振兴”行动。2022年,该行与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共同推动了“一片一行长、一镇一经理”金融甘泉促振兴行动,行内向全县5大产业片区派驻金融村官179人,召开各级启动会、座谈会、现场会180余场次,建立健全系列促振兴工作机制,协同各方力量有力支持了梓潼产业振兴提质增效,工作成效由市发改委专报形式向省发改委、市委市政府等专题报告,得到了中国改革发展报、市政府官网等专题报道。二是推进“整村授信”行动。2023年,该行制定了整村授信工作三年实施计划,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组织和生产经营农户三类主体,分三年实现农户建档覆盖面100%、信贷授信覆盖面100%、有效信贷需求满足100%的“三个百分百”计划,分年度向辖内支行下达目标任务,落实专项考核督导,全行组织召开融资产品推介会、现场会、座谈会等200余场次,建立涉农主体经济档案8.5万户,授信3.04万户65.94亿元,累计用信4.28万户103.8亿元,农户建档覆盖面95%,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前三,有力支持各类农业主体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一村一座谈”行动。2024年,在促振兴行动和整村授信活动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一村一座谈”活动81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村社干部、种养大户共计2430人参加宣讲活动,宣讲乡村振兴信贷优惠政策,普及反电诈、反洗钱等金融知识,这项活动赢得了地方党政、广大百姓的赞誉。通过活动新增涉农客户授信1.77万户43.68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1.92万户47.65亿元。

精准聚焦三类主体,着力加大支持力度。一是“顾问式”服务好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村集体经组织。按照一户一客户经理的标准配置,对辖内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全套综合金融一站式服务,靠前对接融资需求,设计专属融资方案,2024年向辖区涉农产业化企业发放贷款89户6.27亿元,带动了乐洵食品、巴家蜀味等大批联农带农优质企业快速发展。聚焦鲈鱼养殖、粮油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向村集体经济组织预授信6.18亿元,累计投放贷款35户1316万元。二是“清单式”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围绕梓潼“6+9”农业产业体系单列信贷计划,向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近10亿元,协同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重点支持目录,落实客户经理包村实行100%全覆盖对接,精准对接服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的产业发展需求,2024年累计向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发放贷款1.7亿元。三是“标准化”服务好全县农户。通过线上产品和批量授信等方式,解决农户服务的覆盖、效率和成本问题,依托农综站建立服务“根据地”,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获得感,2024年累计向全县农户授信12.04亿元,累计投放贷款35.69亿元。围绕县域主打产业,定制产业化金融服务菜单,分行业推出标准化、批量化服务,2024投放生猪养殖贷款2.68亿元、水稻制种和粮油种植等贷款2.77亿元,助力梓潼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加力推广三个产品,着力强化支持精度。一是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充分发挥小额农户贷款额度最高30万,期限最长5年,一次授信五年循环使用,利率最低3.1%等突出优势,先后开展“走千访万”“扩面强基”等专项活动,对全县农户开展情况摸底、评级授信,农户授信户数24411户,用信户数22313户,用信余额23.45亿元,线上化迁移率71%,占据全行个人贷款50%、各项贷款1/3。二是推广绵州农房增信贷。与村社干部、村小组长成立联合服务小组,建立客户经理“315”服务机制(即每周三全员专访、每周至少1次单独专访、每天至少5个电话专访),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对接和逐户推广。截至2024年末,全行累计完成授信6895户8.34亿元,累计用信2955户4.28亿元。三是推广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与县财政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出台专属信贷产品创业担保贷,明确个人最高额度30万元、期限3年,小微企业最高额度400万元、期限2年,利率执行LPR+135BP,财政贴息50%,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取一站式协助办理资格审核、贷款审批,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放创业担保贷款1270万元,有力支持37户创业青年、返乡人员创业。

优化解决三个问题,着力培育内生驱动。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解决好“敢愿会”的问题。制定普惠涉农、小微企业等尽职免责制度5个,对支持乡村振兴贷款设置高于一般贷款的不良容忍度,对贷款三查管理中尽职免责的不良贷款免予问责处罚,有效解决客户经理恐贷、惜贷问题。将普惠涉农、小微企业、农户贷款户数、授信用信覆盖率等9个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总分值近20分,落实分配考核任务到客户经理,实行按月通报和考核兑现,有效解决好支行涉农贷款投放主观能动不足的问题。针对乡村振兴领域贷款去按年开展专题培训3次,上线线上办贷和客户管理等系统3个,召开推进会议6次,充实客户经理队伍12人,客户经理队伍年轻化、数字化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有效提升。二是提升信贷服务质效,解决好融资“难贵慢”的问题。以省行基本产品为蓝本,采用大数据风控信用贷、发展基金增信等方式,解决涉农主体准入难、抵押难等实际问题,2024发放各类信用贷款45.334亿元,占比79.39%,通过银政担增信为涉农小微企业新增投放贷款1180万元。建立涉农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加大线上贷款推广力度,有效解决融资主体需求短、频、急等问题。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政府创业贴息等政策,持续推进让利于民,2024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103BP,预计为客户节约利息支出6435万元。三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好金融服务“最后一米”问题。在全县建设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84个,便民金融服务点103个,布放自助设备68台,开立银行卡41.58万张,社保卡25.29万张,手机银行15.99万户,惠支付商户10746 个,“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金融服务网络布局日趋完善,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供稿:四川梓潼农商银行   董永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